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人体健康,维护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目标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与GBZB1-1999相比,本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了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氮及凯式氮三项指标,将流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7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1 范围
序号 |
标准值 分类
项目
|
Ⅰ类
|
Ⅱ类
|
Ⅲ类
|
Ⅳ类
|
Ⅴ类
|
1
|
水温(℃)
|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
周平均最大温升≤1
周平均最大温降≤2
|
||||
2
|
pH值(无量纲)
|
6-9
|
||||
3
|
溶解氧≥
|
饱和率90%(或7.5)
|
6
|
5
|
3
|
2
|
4
|
高锰酸盐指数≤
|
2
|
4
|
6
|
10
|
15
|
5
|
化学需氧量(COD)≤
|
15
|
15
|
20
|
30
|
40
|
6
|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
3
|
3
|
4
|
6
|
10
|
3
|
氨氮(NH3-N)≤
|
0.15
|
0.5
|
1.0
|
1.5
|
2.0
|
8
|
总磷(以P计)≤
|
0.02(湖、库0.01)
|
0.1(湖、库0.025)
|
0.2(湖、库0.05)
|
0.3(湖、库0.1)
|
0.4(湖、库0.2)
|
9
|
总氨(湖、库以N计)≤
|
0.2
|
0.5
|
1.0
|
1.5
|
2.0
|
10
|
铜 ≤
|
0.01
|
1.0
|
1.0
|
1.0
|
1.0
|
11
|
锌 ≤
|
0.05
|
1.0
|
1.0
|
2.0
|
2.0
|
12
|
氟化物(以F计)≤
|
1.0
|
1.0
|
1.0
|
1.54
|
1.5
|
13
|
硒 ≤
|
0.01
|
0.01
|
0.01
|
0.02
|
0.02
|
14
|
砷 ≤
|
0.05
|
0.05
|
0.05
|
0.1
|
0.1
|
15
|
汞 ≤
|
0.00005
|
0.00005
|
0.0001
|
0.001
|
0.001
|
16
|
镉 ≤
|
0.001
|
0.005
|
0.005
|
0.005
|
0.01
|
17
|
铬 (六 价) ≤
|
0.01
|
0.05
|
0.05
|
0.05
|
0.1
|
18
|
铅 ≤
|
0.01
|
0.01
|
0.05
|
0.05
|
0.1
|
19
|
氰化物 ≤
|
0.005
|
0.05
|
0.2
|
0.2
|
0.2
|
20
|
挥发酚 ≤
|
0.002
|
0.002
|
0.005
|
0.01
|
0.1
|
21
|
石油类 ≤
|
0.05
|
0.05
|
0.05
|
0.5
|
1.0
|
22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2
|
0.2
|
0.2
|
0.3
|
0.3
|
23
|
硫化物 ≤
|
0.05
|
0.1
|
0.2
|
0.5
|
1.0
|
24
|
粪大肠菌群(个/L)≤
|
200
|
2000
|
10000
|
20000
|
40000
|
序号
|
项目
|
标准值
|
1
|
硫酸盐(以SO24-计)
|
250
|
2
|
氯化物(以Cl-计)
|
250
|
3
|
硝酸盐(以N计)
|
10
|
4
|
铁
|
0.3
|
5
|
锰
|
0.1
|
序号
|
项目
|
标准值
|
序号
|
项目
|
标准值
|
1
|
三氯甲烷
|
0.06
|
21
|
乙苯
|
0.3
|
2
|
四氯化碳
|
0.002
|
22
|
二甲苯①
|
0.5
|
3
|
三溴甲烷
|
0.1
|
23
|
异丙苯
|
0.25
|
4
|
二氯甲烷
|
0.02
|
24
|
氯苯
|
0.3
|
5
|
1,2-二氯乙烷
|
0.03
|
25
|
1,2-二氯苯
|
1.0
|
6
|
环氧氯丙烷
|
0.02
|
26
|
1,4-二氯苯
|
0.3
|
7
|
氯乙烯
|
0.005
|
27
|
三氯苯②
|
0.02
|
8
|
1,1-二氯乙烯
|
0.03
|
28
|
四氯苯③
|
0.02
|
9
|
1,2-二氯乙烯
|
0.05
|
29
|
六氯苯
|
0.05
|
10
|
三氯乙烯
|
0.07
|
30
|
硝基苯
|
0.017
|
11
|
四氯乙烯
|
0.04
|
31
|
二硝基苯④
|
0.5
|
12
|
氯丁二烯
|
0.002
|
32
|
2,4-二硝基苯
|
0.0003
|
13
|
六氯丁二烯
|
0.0006
|
33
|
2,4,6-二硝基苯
|
0.5
|
14
|
苯乙烯
|
0.02
|
34
|
硝基氯苯⑤
|
0.05
|
15
|
甲醛
|
0.9
|
35
|
2,4-二硝基氯苯
|
0.5
|
16
|
乙醛
|
0.05
|
36
|
2,4-二氯苯酚
|
0.093
|
17
|
丙稀醛
|
0.1
|
37
|
2,4,6-三氯苯酚
|
0.2
|
18
|
三氯乙醛
|
0.01
|
38
|
五氯酚
|
0.009
|
19
|
苯
|
0.01
|
39
|
苯胺
|
0.1
|
20
|
甲苯
|
0.7
|
40
|
联苯胺
|
0.0002
|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最低检出限(mg/L)
|
方法来源
|
1
|
水温
|
温度计法
|
|
GB 13195-91
|
2
|
pH值
|
玻璃电极法
|
|
GB 6920-86
|
3
|
溶解氧
|
碘量法
|
0.2
|
GB 7489-87
|
电化学探头法
|
|
GB 11913-89
|
||
4
|
高锰酸盐指数
|
|
0.5
|
GB 11892-89
|
5
|
化学需氧量
|
重铬酸盐法
|
10
|
GB 11914-89
|
6
|
五日生化需氧量
|
稀释与接种法
|
2
|
GB 7488-87
|
7
|
氨氮
|
纳式试剂比色法
|
0.05
|
GB 7479-87
|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
|
0.01
|
GB 7481-87
|
||
8
|
总磷
|
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
0.01
|
GB 11893-89
|
9
|
总氮
|
碱性过流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0.05
|
GB 11894-89
|
10
|
铜
|
2,9-二甲基-1, 10-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0.06
|
GB 7473-87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钾酸钠分光光度法
|
0.010
|
GB 7474-87
|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
0.001
|
GB 7475-87
|
||
11
|
锌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5
|
GB 7475-87
|
12
|
氟化物
|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
0.05
|
GB 7483-87
|
离子选择电极法
|
0.05
|
GB 7484-87
|
||
离子色谱法
|
0.02
|
HJ/T 84-2001
|
||
13
|
硒
|
2,3-二氨基萘荧光法
|
0.00023
|
GB 11902-89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3
|
GB/T 15505-1995
|
||
14
|
砷
|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0.007
|
GB 7485-87
|
冷原子荧光法
|
0.00006
|
1)
|
||
15
|
汞
|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005
|
GB 7468-87
|
冷原子荧光法
|
0.00005
|
1)
|
||
16
|
镉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
0.001
|
GB 7475-87
|
17
|
铬(六价)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0.004
|
GB 7467-87
|
18
|
铅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整合萃取法)
|
0.01
|
GB 7475-87
|
19
|
氰化物
|
异烟酸-毗唑啉 比色法
|
0.004
|
GB 7487-87
|
毗 -巴比妥酸比色法
|
0.002
|
|||
20
|
挥发酚
|
蒸馏后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0.002
|
GB 7490-87
|
21
|
石油类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0.01
|
GB/T 16488-1996
|
22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亚甲蓝分光光度法
|
0.05
|
GB 7494-87
|
23
|
硫化物
|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
0.005
|
GB/T 16489-1996
|
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
|
0.004
|
GB/T 17183-1997
|
||
24 | 粪大肠菌群 | 多管发酵法、滤膜法 | 1) | |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最低检出限(mg/L)
|
方法来源
|
1
|
流酸盐
|
重量法
|
10
|
GB 11899-89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4
|
GB 18196-91
|
||
铬酸弧光度法
|
8
|
1)
|
||
离子色谱法
|
0.09
|
HJ/T 84-2001
|
||
2
|
氯化物
|
硝酸银滴定法
|
10
|
GB 11896-89
|
磷酸汞滴定法
|
2.5
|
1)
|
||
离子色谱法
|
0.02
|
HJ/T 84-2001
|
||
3
|
硝酸盐
|
酚二璜酸分光光度法
|
0.02
|
GB 7480-87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0.08
|
1)
|
||
离子色谱法
|
0.08
|
HJ/T 84-2001
|
||
4
|
铁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3
|
GB 11911-89
|
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
0.03
|
1)
|
||
5
|
锰
|
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
|
0.02
|
GB 11906-89
|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1
|
GB 11911-89
|
||
甲醛 光度法
|
0.01
|
1)
|
||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方法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最低检出限(mg/L)
|
方法来源
|
1
|
三氯甲烷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03
|
GB/T 17130-1997 |
气相色谱法 |
0.0006
|
2) | ||
2
|
四氯化碳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005
|
GB/T 17130-1997 |
气相色谱法 |
0.0003
|
2) | ||
3
|
三溴甲烷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1
|
GB/T 17130-1997 |
气相色谱法 |
0.006
|
2) | ||
4
|
二氯甲烷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87
|
2) |
5
|
1,2-二氯乙烷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125
|
2) |
6
|
环氧氯丙烷 | 气相色谱法 |
0.02
|
2) |
7
|
氯乙烯 | 气相色谱法 |
0.001
|
2) |
8
|
1,1-二氯乙烯 | 吹出捕集气相色谱法 |
0.000018
|
2) |
9
|
1,2-二氯乙烯 | 吹出捕集气相色谱法 |
0.000012
|
2) |
10
|
三氯乙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06
|
GB/T 17130-1997 |
气相色谱法 |
0.003
|
2) | ||
11
|
四氯乙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02
|
GB/T 17130-1997 |
气相色谱法 |
0.0012
|
2) | ||
12
|
氯丁二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2
|
2) |
13
|
六氯丁二烯 | 气相色谱法 |
0.00002
|
2) |
14
|
苯乙烯 | 气相色谱法 |
0.01
|
2) |
15
|
甲醛 | 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 |
0.05
|
GB 13197-91 |
4-氨基-3-联氨-5-鋶基-1,2,4-三氮杂茂分光光度法 |
0.05
|
2) | ||
16
|
乙醛 | 气相色谱法 |
0.24
|
2) |
17
|
丙稀醛 | 气相色谱法 |
0.019
|
2) |
18
|
三氯乙醛 | 气相色谱法 |
0.001
|
2) |
19
|
苯 | 液上气相色谱法 |
0.005
|
GB/11890-89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042
|
2) | ||
20
|
甲苯 | 液上气相色谱法 |
0.005
|
GB/11890-89
|
二硫化碳萃取相色谱法 |
0.05
|
|||
气相色谱法 |
0.01
|
2) | ||
21
|
乙苯 | 液上气相色谱法 |
0.005
|
GB/11890-89
|
二硫化碳萃取相色谱法 |
0.05
|
|||
气相色谱法 |
0.01
|
2) | ||
22
|
二甲苯 | 液上气相色谱法 |
0.005
|
GB/11890-89
|
二硫化碳萃取相色谱法 |
0.05
|
|||
气相色谱法 |
0.01
|
2) | ||
23
|
异丙苯 | 顶空气相色谱法 |
0.0032
|
2) |
24
|
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1
|
HJ/T 74-2001 |
25
|
1,2-二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2
|
GB/T 17131-1997 |
26
|
1,4-二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5
|
GB/T 17131-1997 |
27
|
三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04
|
2) |
28
|
四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02
|
2) |
29
|
六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02
|
2) |
30
|
硝基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2
|
GB 13194-91 |
31
|
二硝基苯 | 气相色谱法 |
0.2
|
2) |
32
|
2,4-二硝基甲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3
|
GB 13194-91 |
33
|
2,4,6-三硝基甲苯 | 气相色谱法 |
0.1
|
2) |
34
|
硝基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0002
|
GB 13194-91 |
35
|
2,4-二硝基氯苯 | 气相色谱法 |
0.1
|
2) |
36
|
2,4-二氯苯酚 | 电子捕获-毛细色谱法 |
0.0004
|
2) |
37
|
2,4,6-三氯苯酚 | 电子捕获-毛细色谱法 |
0.00004
|
2) |
38
|
五氯酚 | 气相色谱法 |
0.00004
|
GB 8972-88 |
电子捕获-毛细色谱法 |
0.000024
|
2) | ||
39
|
苯胺 | 气相色谱法 |
0.002
|
2) |
40
|
联苯胺 | 气相色谱法 |
0.0002
|
3) |
41
|
丙稀酰胺 | 气相色谱法 |
0.00015
|
2) |
42
|
丙稀脂 | 气相色谱法 |
0.10
|
2) |
43
|
邻苯二甲酸二丁脂 | 液相色谱法 |
0.0001
|
HJ/T 72-2001 |
44
|
邻苯二甲酸二(3-乙基己基)脂 | 气相色谱法 |
0.0004
|
2) |
45
|
水合肼 | 对二甲氮基苯甲醛直接分光光度法 |
0.005
|
2) |
46
|
四乙基铅 | 双硫腺比色法 |
0.0001
|
2) |
47
|
吡啶 | 气相色谱法 |
0.031
|
GB/T14672-93 |
巴比土酸分光光度法 |
0.05
|
2) | ||
48
|
松节油 | 气相色谱法 |
0.02
|
2) |
49
|
苦味酸 | 气相色谱法 |
0.001
|
2) |
50
|
丁基黄原酸 | 铜试剂亚铜分光光度法 |
0.002
|
2) |
51
|
活性氯 | 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分光光度法 |
0.01
|
2) |
3,3’,5,5’-四甲基联苯胺比色法 |
0.005
|
2) | ||
52
|
滴滴涕 | 气相色谱法 |
0.0002
|
GB 7492-87 |
53
|
林丹 |
|
4×10-8
|
GB 7492-87 |
54
|
环氧七氯 | 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 |
0.000083
|
2) |
55
|
对硫磷 | 气相色谱法 |
0.00054
|
GB 13192-91 |
56
|
甲基对硫磷 | 气相色谱法 |
0.00042
|
GB 13192-91 |
57
|
马拉硫磷 | 气相色谱法 |
0.00064
|
GB 13192-91 |
58
|
乐果 | 气相色谱法 |
0.00057
|
GB 13192-91 |
59
|
敌敌提 | 气相色谱法 |
0.00006
|
GB 13192-91 |
60
|
敌百虫 | 气相色谱法 |
0.000051
|
GB 13192-91 |
61
|
内吸磷 | 气相色谱法 |
0.0025
|
2) |
62
|
百菌清 | 气相色谱法 |
0.0004
|
2) |
63
|
甲荼威 | 气相色谱法 |
0.01
|
2) |
64
|
溴氰菊脂 | 气相色谱法 |
0.0002
|
2)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0.002
|
2) | ||
65
|
阿特拉津 | 气相色谱法 |
|
3) |
66
|
苯并(a) 芘 |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
4×10-4
|
GB 11895-89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10-8
|
GB 13198-91 | ||
67
|
甲基汞 | 气相色谱法 |
1×10-8
|
GB/T 17132-1997 |
68
|
多氯联苯 | 气相色谱法 |
|
3) |
69
|
微囊藻霉素-LR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0.00001
|
2) |
70
|
黄磷 | 氯-锑-抗分光光度法 |
0.0025
|
2) |
71
|
钼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231
|
2) |
72
|
钴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191
|
2) |
73
|
铍 | 铬R分光光度法 |
0.0002
|
HJ/T 58-2000 |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002
|
HJ/T 58-2000 | ||
色素荧光分光光度法 |
0.0002
|
2) | ||
74
|
硼 |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 |
0.02
|
HJ/T49-1999 |
甲亚胺-H分光光度法 |
0.2
|
2) | ||
75
|
锑 | 氢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025
|
2) |
76
|
镍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248
|
2) |
77
|
钡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618
|
2) |
78
|
钒
|
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 |
0.018
|
GB/T 15503-1995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00698
|
2) | ||
79
|
钛
|
催化试波极谱法 |
0.0004
|
2) |
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 |
0.02
|
2) | ||
80
|
铊 |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4×10-5
|
2) |
注:暂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1)《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9年。
2)《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
3)《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全文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